下列見解, 未來AI與大數據可以輔助【選對人】
我們從歷史的經驗中發現,一個國家如果選出好的候選人,國家和社會就會愈來愈進步;反之,選了錯誤的候選人,就會向下沉淪。
從2019到2020年,零錯誤公司以麻省理工學院為主的團隊,用大數據反向歸納,分析了32個國家、60個政治人物,發現選舉制度中常見「選舉失敗」的現象和根本原因。
舉幾個廣為人知的歷史人物為例。像德國的希特勒,在德國掌權12年,是當時德國最大黨——納粹黨的黨魁,受到全民的熱烈支持,但他殘殺猶太人,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最惡名昭彰的戰犯。
另外一位,是菲律賓前總統馬可仕。在馬可仕執政之初,菲律賓是亞洲最富裕的國家之一,但他當選之後,馬上宣布戒嚴,大權集中於一人之手,而他的貪腐,也造成菲律賓今日的貧窮困境。
由這二個歷史經驗可以發現,選舉的成功失敗,不是投票率的高低,而是有沒有選出對的候選人。
圖/選出好的候選人,國家和社會就會愈來愈進步,僅為情境配圖。張智傑攝影
失敗的選舉是選出一群自己最恨的人,來長期管理和傷害自己。失敗的選舉比擇偶錯誤更可怕,畢竟選錯了另一半,至少還可以選擇快速離婚。
至於為什麼會選出錯誤的候選人?主要是選民的判斷能力不足。究其原因,其一是,排除不可靠資訊的能力不足;其二是,「選好排壞」的選擇能力不足;其三則是,被錯誤的訊息誤導。
要判斷可靠資訊,其實是有科學方法的,我提供大家資訊可靠性的五個指標,可稱為ABCDE法則,如果同時符合這五個因素,就是可靠的資訊。
五個指標,包含A(Accountable)來源可追溯、B(Balanced)平衡的、C(Complete)全面性的、D(Detail)具備細節的、E(Evolving)有演變歷史的。選民可以把候選人的政見、論述,或是過往談話的歷史,放在這五個面向下,檢視其可靠性。
另外,根據我們的大數據分析發現,有下面三個負面因素的候選人,經過一段時間後,最後都把選民搞得非常痛苦,國家經常發生無意義的戰爭、負債累累、人民收入減少、高犯罪率,結黨貪汙等等。
這類候選人喜歡身處造勢的鎂光燈下,喜歡自己多於選民,所以常用執行不了的誇大口號騙選票。這類候選人喜歡談民粹,沒有改進問題的具體目標;或是喜歡把各種責任歸罪於別人,煽動負面情緒。
競選前、競選中或競選後承諾選民的內容,有許多都沒有兌現。
務實的目標,是指一個未來的情況,可以把選民帶到一個在物質面和精神面都更加提升的境界。這個境界一定要是預期中可達成的,而且是最低風險的。
務實的目標可分為兩個層面,對一個國家而言,目標必須是長期和全面的;但對一個區域來說,目標則可能是短期和區域性的。一個沒有務實目標的候選人,會把選民帶到一個更壞、更危險的境界。
最後,我希望以「二少三多」這個簡單的法則,建議民眾如何判斷正確的候選人。「二少」是少去參加造勢活動、少聽流言;「三多」則是多看政見辯論、多做訊息驗證及多做理性判斷。如此才能達成「選賢與能」的目標,讓正確的候選人能真正促進全民的福祉。
選舉投票不只是義務,也是一種能力。只有全民學習,增強選舉的判斷能力,台灣選民才可以因為成功的選舉而更快樂。